2012年5月2日 星期三

學生優秀作品


《蝴蝶》
吳凱汶 2M

    一般人都不太喜歡昆蟲,覺得牠們的外表不美,覺得牠們會對自己有害。但有一種昆蟲,卻深受大家喜愛和欣賞,牠便是蝴蝶。

    蝴蝶是一種完全變態的昆蟲,即一生會經過四個階段:卵、幼蟲、蛹、成蟲。蝴蝶由卵變幼蟲期間會大量進食及經過數次蛻皮。幼蟲完全成長後便停止進食,然後結蛹,變成蟲。

    其實蝴蝶還是幼蟲時,外表與其牠不受歡迎的昆蟲一樣,都是比較醜陋的,有的甚至被人視為害蟲,將牠們殺掉。但當牠們長大後,就變得十分美麗,翅膀上的斑紋色彩鮮豔,還有優美的飛舞姿態。

    可惜的是,牠們一般只有兩星期至一個月的壽命,雖然如此,但牠們依然在這短暫的生命盡自己的努去傳播花粉,令花朵盛開。相反,人類還是嬰兒的時候,就十分可愛,深得其他人寵愛及喜歡。但當人類長大了後,不知是身邊的人或是環境的影響,內心總比小時醜惡多了,變得自私,不聽其他人勸告。人類的壽命比起蝴蝶長達千千萬萬倍,但為何人總是不懂珍惜,要浪費時間、虛渡光陰於一些玩樂、發呆的時間上呢?

    連一種昆蟲也懂得人類不懂的道理,人類是否要向牠們學習,並改過自己的不好之處,從今以後珍惜時間呢?難道高大有智慧的人類還不及一隻小蝴蝶?


《有人認為「沉默是金」,也有人認為「不平則鳴」,試談談你的看法。》
朱星融  5V

  語言能力是人類與生俱來的,但在什麼時候使用也是一種學問。有人建議「沉默是金」,亦有人認為要「不平則鳴」;然而,筆者則認為兩種說法都成立,因為做人其實要有彈性,所以有時要沉默,有時則要有所表示。

  先為「沉默是金」和「不平則鳴」作定義。「沉默是金」是指對事不發言,即不表達自己的意見,但這不代表思考停滯,而是在仔細聆聽後,在必要時刻才發言;而「不平則鳴」則是指受到委曲和壓逼時就要發出不滿和反抗的呼聲。

  其實無論「沉默是金」或者「不平則鳴」,目的都是為了別人或自己爭取公義。天下萬物為了生活,我們具有彈性。老子說過︰「人之生也柔弱,其死也堅強。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,其死也枯槁。故堅強者死之徒,柔弱者生之徒。」句中柔弱的意思是指彈性,所以人越有彈性,越容易達到目標,成就相對地就越高。

  那什麼時候要抱打不平,什麼時候要保持安靜了?筆者有以下見解︰

  如果時間十分緊迫的話,沒有時間考慮,甚或其他人對事情有與你一樣傾向性取態時——即情境對你有利時,就可以不平則鳴。試幻想如果你坐在地鐵上,看到一個手無縳雞之力的小女生被人非禮的話,你會立即叫停嗎?其實這有什麼好醞釀的呢?這抱打不平不但是維持社會的公義,你的形象亦會獲得提昇。這些迫切的時刻,不平則鳴能盡露人格,何樂而不為呢?

  但如果時間充裕,或是其他人並沒有一定的取態時,「沉默是金」則是一個較好的方式。眾所周事,深思熟慮、三思而後行是好事。當外界沒有一致的意見時,胡亂發言會容易招致其他人的抨擊。如果能夠保持緘默,思考一下如何回應批評和自圓其說,在發言時就能夠避免失言,自然能堅守自己目標。同時,如果表達時少了組織的話,造成言不達恴或邏輯不清,反而影響了感情的交流,那快的意義何在呢?亦無謂得不償失吧。

  其實,無論是「沉默是金」或者是「不平則鳴」,最重要的還是自己論點能夠清晰表達;否則,就算一番唇槍舌劍後,亦只是枉然。



有人認為「沉默是金」,也有人認為「不平則鳴」,試談談你的看法。
何明皓 5V

  「沉默是金」,即是指遇到任何事情時,表現沉默,可能比高調有更好的結果。「不平則鳴」,就是指當遇到不公平的事時便立即發聲,為自己的利益抗爭。

  那究竟凡事應抱着「沉默是金」還是「不平則鳴」的心態呢?我就認為要率先考慮是否會危害到自己的安危,才決定沉默還是作聲反抗。

  就例如在二零一零年的反高鐵事件,政府只顧發展經濟,讓內地旅客有更多的途徑來港消費,就不惜要菜園村的居民放棄自己的家園,在菜園村的位置興建列車維修站,然後就賠償和安置居民上公屋。但村民不只是想得到金錢上的賠償,而是想保留自己和村民的集體回憶,於是就開始上街遊行,為自己爭取權益,後來又得到了一幫八十後的青年的幫助,最後菜園村雖然被拆,但政府就找了一塊新地來興建新菜園村,令到菜園村村民仍然能夠一起居住,保留大家的集體回憶。

  就反高鐵的事件中,菜園村因經濟發展而遭清拆,引致村民的不滿,他們遇到不公平的事而發聲反對,最終能保障到自己的權益,這情況就是以不平則鳴處事而帶來好結果的例子。

  但有時沉默反而對自己有好處,在台灣的彩金投注中,有一名台灣人中了樂透獎的頭獎,獎金有五千萬台幣,但他就沒有因而沉默來對事,反而四處跟人說他中了頭獎,最後傳到一些立心不良的人耳中,引到中了頭獎的那個人被人綁架,最終還遭來殺身之禍。

  就以上的事件,若果中了頭獎的那個人持着沉默是金的心態,就不會令到立心不良的人去綁架他,他就可以享受頭獎帶來的金錢。

  就着以上兩個事例,我認為要先考慮事件會否帶來不利的事件,再決定以「沉默是金」或「不平則鳴」的心態去處事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