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3月29日 星期日

學生佳作

恆心是成功的基石
3J林芷鍵
    恆心,是邁向成功的道路上,不可或缺的一種元素,若果做事沒有恆心,那麼永遠不會成功,不能幹出一番大事業。愛迪生曾說過:「如果你希望成功,應當以恆心為朋友。」亦有一句諺語:「立志無恆,終生事無成。」

    《本草綱目》是中國歷史上本草學大成的著作,作者是明朝的李時珍,撰寫於萬歷六年,萬歷二十三年在今陵正式刊行,但這本著作背後的辛酸,不屈不撓,堅持,你知道嗎?李時珍從小到大都渴望成為ㄧ位替百姓治病的好醫生,他為了研究醫術,讀了許多古代的醫書,他的學問愈來愈豐富,醫術也越來越高明。李時珍從長期的醫療工作和採集藥物的過程中,得到不少科學的資料。他發現古代醫書上的記載中有不少錯誤;而且,經過那麼多年代,人們又陸續發現許多古代書上沒有記載的藥草,他就決心編寫一本新的完備的藥書。辭職回家以後,他花了將近三十年的時間,周遊歷遍,終於寫成著名的醫藥著作──《本草綱目》。其實在他周遊歷國期間,他若沒有了恆心,那個堅持、深信自己會成功的恆心,我相信他根本撐不過來,更不用說今天的成就。可見恆心是成功的基石。

    海倫凱勒,一位平平無奇的美國女子,小時候因急性腦炎引致失明及失聰,成了一位盲聾人,倘若她自此便放棄自己,或許便沒有人創作凸字,讓瞎子也有唸書的機會,為他們爭取應有的權利。海倫凱勒不但學會閱讀和說話,還以驚人的毅力完成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學院的學業,並順利於一九零四年畢業,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個獲得文學學士學位的盲聾人。成年後,她繼續廣泛閱讀刻苦學習,成為掌握英語、法語、德語、拉丁語和希臘語的作家和教育家。持之以恆便能成功,可見恆心是成功的基石。

    如今香港首富李嘉誠在社會上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。對於他這樣白手興家的商業強人,傳媒更以「超人」去尊稱他,以此表示對他的智慧與商業頭腦的佩服。一九五零年,他在香港以七千美元成立長江塑膠廠,販賣塑膠花和家庭用品。最初十年,他每星期都要工作七天,每天最少工作十六小時,晚上還有自修,加上工廠人手不夠,自己要身兼買貨、接單等工作,經常睡眠不足,早上必須以兩個鬧鐘起床,可說是每天最難過的時刻。在他人生最低潮的時候,他選擇過自殺,想了結生命,可最後因上蒼憐憫而鑄造了今天赫然成功的他。我並不否認他那過人的商業腦袋及智慧,只是我認為他的成功並不是因為以上的過人之處,建基的是他願意繼續活下來的動力及恆心。可見恆心是成功的基石。


    世上沒有免費午餐,不辛苦又豈得世間財?要付出才能有收獲,這是恆久的定律,唸書如此,將來工作亦如此。成功並不困難,只是看你是否缺少那份肯為自己努力的恆心。



煙花匯演
3S陳如珈

     「啪嗒啪嗒!」一個個仙女在墨色的屏風前輕盈起舞,在漆黑的夜空中爭妍鬥豔,一舉手一投足皆娉婷嬝娜,彷若在寒雪中綻放的梅花,讓人讚嘆不已。突爾,剛才還眩人眼目、幻變不窮的煙火一剎那淹沒在黯淡的夜色中,只留下了那一舞驚鴻後的痕跡──光彩奪目後遺下的一縷煙霧中的滿天灰燼,一場煙花匯演就此落幕。我心裏不由泛起一陣惆悵:美好的事物都是如此稍縱即逝的嗎? 難道我們真的留不住鐫刻著無數感動幸福的美好時刻?
    電話一聲叮咚打斷了我的思緒,爸媽責罵姐姐的聲音從客廳傳來,原本全無人語聲的四周瞬間喧鬧起來:「瞧!你這是甚麼?零分!成績這麼差,還敢學別人去搞那些玩意兒?還敢學那群自私的人說甚麼真普選?」昨天報紙的新聞標題──「佔中愈趨嚴重十月一日煙花匯演取消」浮現在腦海,我這才想起,剛才我在看的只是數年前的錄影片而已,而非今天原定的煙花匯演直播,怪不得場景都似曾相識呢!
    我突然興起,想著出去看看「佔中」的情況。甫出家門,看見的不是一張張眉開眼笑的臉孔,卻是一張張皺著眉頭的臉孔,讓人感到糟透了。是為了煙花匯演的事情吧!住在隔壁的張太太正在與李婆婆聊著:「唉!現在的年青人真不是樣子,怎麼都這樣?可憐我的兒子,還要回中環總公司上班呢!」「可不是嘛!他們這樣阻塞了交通,要我們一家怎麼活?孩子他爸學歷低,不做的士司機還能做什麼?還有我兒子,整天在講甚麼提名怎樣好的……反正都是洗腦,我看還是推行國民教育好了,至少還能維持生活!」
    穿插在「佔中」的人群中,我不敢相信我所看見的,我不願相信眼前的就是「佔中」──所謂的爭取公民權利!我竟是錯了! 我以為,煙花匯演的取消是爭取權利的代價,可原來,這竟是政府對示威者、對暴力的妥協!明明是非法行為,警察卻處處忍讓;說好的和平佔中,卻成了破壞政治、社會、法治的激烈行為;爭取公民權利,怎麼在同時侵犯其他市民的權利呢?
    記憶中的人們都變了,一切物是人非。猶記得那些年的國慶,媽媽會帶著我和姐姐,與鄰居們結伴去觀賞煙花匯演。那時候,每個人都很守規矩,隨著警察的指示進入海旁,偶爾還會看見警察走向迷路的孩子,親切地牽著他們的手,把他們送回家人身邊。有一天觀賞煙花匯演的時候,她對我說過:「我把普選請願書寄給政府了,希望以後香港會變得更好。」
    同一個願望,過程為何可以這麼不同? 我想,是因為香港也是一場煙花匯演,當最後的煙火被吞噬後,只留下了輝煌過後的痕跡──繁華盛世後遺下的興盛中隱匿的千瘡百孔。當年的他們懂得珍惜、顧及他人的生活;今天的我們以爭取權利為名把香港毀於一旦。當天得來不易的法治、自由、權利,當年千方百計追求的安穩,將要被我們親手毀滅,這是最後一場「香港輝」的煙花匯演嗎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